艋舺龍山寺,為台灣的國家二級古蹟,亦稱萬華龍山寺或簡稱龍山寺。
位於台北市萬華(此區舊稱艋舺),與臺北101、國立故宮博物院、自由廣場並列為外國觀光客至臺北旅遊之四大勝地。
總面積一仟八佰多坪,坐北朝南,為三進四合院之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物。
龍山寺的大殿在昭和二十年(1945年)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全毀,戰後才修復。
前殿、大殿、後殿、與護院合成一瘦長的「回」字型;但是若考慮連結大殿與護院的走廊,則形成一類似「日」字型的形狀。 龍山寺為傳統匠藝的藝術殿堂。
前殿的特色有八角藻井以及全台灣唯一的鑄銅龍柱。
大殿有金柱撐起的圓形螺旋狀藻井,相當罕見。
整體的建築不論是石雕、木雕、彩繪和格局樣貌,都非常的精緻,展現了台灣傳統寺廟之美,極具藝術價
正殿屋頂採歇山重簷式,四面走馬廊,共四十二根柱子構成
自中軸由外而內,依續是山門、廟埕、前殿、中庭、大殿後庭、後殿,兩旁有左右護院,又稱左右護龍或東廂西廂,上有鐘鼓樓。
此外東、西、北各有新建建築物,龍邊的護院外,設有配殿〈含福智大師紀念堂〉;虎邊的護院外,設有地下廁所、金亭與時鐘台;後殿的後方設有餐廳。
包括佛、道、儒三教重要神祇,主要可分為前殿、大殿、後殿三個殿,此外可細分為許多廳,共有神祇百餘尊,七個香爐。
有觀音爐、天公爐、媽祖爐、水仙尊王爐、註生娘娘爐、文昌爐、關聖爐共七爐
龍山寺的組織非常龐大,所以在此時曾多次攻打祖師廟,更曾多次穿越新店溪,直接攻入板橋,那時板橋、新莊、中和、永和、土城等地,都是漳州人的大本營,他們最怕龍山寺的武力。
全寺屋頂脊帶和飛簷由龍、鳳、麒麟等吉祥動物造形,裝飾以彩色玻璃瓷片剪粘和交趾陶,色彩瑰麗,堪稱台灣特有剪粘藝術之精華。
留言列表